您的位置: 小红帽票务平台 > 京剧戏曲知识 > |
|
|
京剧唐派京剧名家唐韵笙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 |
|
|
时间:2025.04.27 作者:梅兰芳大剧院网站管理员 点击:29次 |
|
|
京剧唐派京剧名家唐韵笙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 京剧唐派是京剧名家唐韵笙创立的京剧老生艺术流派。唐韵笙继承全面、文武并重、多才多艺,因而他的唐派艺术是京剧中一个罕见的综合性艺术流派,也是京剧艺术流派发展过程中,在东北形成的唯一一个能够代表和全面体现关东京剧风格的艺术流派。2006年,京剧唐派艺术通过国家审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韵笙(1903年12月28日-1971年3月13日),原名石斌魁,满族。京剧演员,工老生,兼演红生。抗日战争时期因演出影射日寇的《后羿射日》而身陷囹圄。建国后曾任沈阳京剧院副院长,先后主演了《云罗山》《郑成功》《詹天佑》等新编历史剧。 京剧表演艺术家唐韵笙年少时曾大量习演谭鑫培、刘鸿生、汪笑浓等众多京剧名家剧目。在浩如烟海的艺术海洋中勤学苦练、博采众长,三十岁时便在东北及全国享有盛誉。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被誉为唐派宗师,并在京剧界生行中享有“南麒、北马、关外唐”之美誉。 唐韵笙主演文武老生,兼演红生,为红生三大流派之一。他的戏路宽博,先后随师在山东、河北、上海、东北等地演出。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东北享有盛名。唐韵笙多才多艺,功底深厚,昆乱皆精,文武兼备。除去本工老生外,净、老旦,他都能演,是老生行当中的多面手。 京剧唐派艺术特色 唐韵笙功底深厚、文武不挡、嗓音高亢嘹亮,唱、念、作、打具佳。他戏路宽泛、技艺精绝。《铁龙山》、《艳明楼》、《徐策跑城》、《刀劈三关》、《古城会》、《华容道》等戏皆为拿手。尤其由他出演的关羽戏更是独具特色,其表演栩栩如生、活力四射,被誉为活关公,在海内外具有深远的文化、艺术影响。唐韵笙中年后自编自演了《驱车斩将》、《闹朝扑犬》、《好鹤失政》等50余部剧目,这些戏大都唱做繁重、文武兼备,别具风格。除生行的本功之外,由他串演的铜锤花脸戏《铡美案》的包公、老旦《目莲僧救母》的刘青提、反串《法门寺》中的刘媒婆也都非同凡响,令人称绝。 唐派艺术特征是:声音激越刚劲,唱念讲究、字真意透。作功、表演以妙、巧、雄、奇、美而著称。武打中身法健美、招招分明,高超难度驾驭自如。除此之外唐韵笙对于服饰、道具、厚底、冉口都有自己根据剧中人物独特的设计和要求。在运用上更是准确、娴熟、自然、漂亮,一代宗师之盛誉在同行中广为流传。唐派的艺术形成对京剧生行流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京剧唐派代表剧目 唐派擅演的剧目有《甘宁百骑劫魏营》、《长坂坡》、《艳阳楼》、《金钱豹》、《铁笼山》、《刀劈三关》、《古城会》、《驱车斩将》、《闹朝扑犬》、《绝龙岭》、《摘星楼》、《追韩信》、《徐策跑城》、《未央宫》等。 京剧唐派流派传承 唐派艺术的主要传承人有:徐荣奎、张海涛,唐韵笙之女婿,为唐山市京剧团著名演员,代表作有《节振国》等。邵麟童,1954年拜唐韵笙为师,成为苏州市京剧团著名老生演员。唐登年,唐韵笙之子,自幼学戏,曾演出唐派剧目《华容道》等。汪玉麟,沈阳京剧院著名文武老生演员,1960年拜唐韵笙为师,曾演出唐派剧目《古城会》等。汪庆元,唐韵笙再传弟子,上世纪70年代拜李刚毅、王玉海为师,成为沈阳京剧院能够较多演出唐派剧目的演员,如《古城会》、《走麦城》等剧目,并录制了《华容道》等的音配像。赵万鹏,唐韵笙妻侄,曾获唐韵笙的传授,演出《古城会》、《华容道》、《截江夺斗》、《驱车战将》等剧目,曾任天津京剧院导演。 唐派艺术在形成过程中,赢得许多著名演员的喜爱、追摩与继承,唐韵笙也喜欢收徒传艺,提掖后辈。在解放前流动演出时,他就在各地收了许多弟子。田子文(女)、李刚毅、曹艺斌、邱志良、张铁华、陈麒麟(女)、翟宏鑫、张海涛、李铁英都曾是他的弟子。解放后在泰州演出时,收常熟京剧团邵林童为徒弟。他们合演过《群英会》,唐韵笙饰鲁肃,邵林童饰诸葛亮。1961年,辽宁省市文化部门领导非常重视唐派艺术的传承,沈阳市长焦若愚倡导唐韵笙收徒传艺,组织上为他遴选了两名京剧业务尖子——焦麟昆、汪玉林为徒弟。 但是后来唐派传人相继离世。唐派艺术的资料原本就匮乏,如不尽快组织人力搜集、挖掘、保护,排演剧目,继承唐派艺术将有失传的危险。 京剧唐派流人物评价 唐韵笙曾受汪笑侬、夏月润、潘月樵、冯子和等对京剧改良的影响,对他后来勇于创新,起到一定作用,他借鉴了旦角的唱腔,花脸的念白,武行的跌扑,恰到好处地揉进所演角色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 他文武兼精昆乱不挡,戏路宽绰演技全面。他本工老生,且能武生、红生、大嗓小生、铜锤、架子花、老旦、彩旦乃至旦行,演来皆有独到之处,为内外行一致推崇。他在舞台上塑造角色之多,在京剧史上是少见的,而且还是一位集编、导、演、教于一身的全才艺术家,他常一晚演文武双出,并能三戏连演,如“三逼宫”(《白逼宫》、《黄逼宫》、《红逼宫》)、“三铡”(《铡汝宁王》、《铡庞吉》、《铡包勉》),在大戏中常连赶数角,如《岳传》的宗泽、岳母、岳飞;《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的鲁肃、诸葛亮、关羽;《雪弟恨》的张飞、黄忠、刘备、赵云,《目连救母》的目连、刘青提、地藏王。其中老旦应工的刘青提不仅有优美的身段和繁难的唱段,而且“锞子”起范高、落地轻,形如元宝令人叫绝。《法门寺》前饰刘媒婆,后演赵廉。此戏刘媒婆为唐景云亲传,极有特色,下场所唱末句拖腔竞走三个圆场,而且烟袋变化花样地在手指上飞快旋转,堪称一绝。 早年曾与李桂春合演《十八扯》饰孔秀英。1951年于云南演出《五花洞》饰假潘金莲。唐派关羽戏独树一帜,不仅脸谱、扮相别有创新,就连青龙偃月刀也相应加大加长,精湛的表演,连擅演关羽的林树森、周信芳亦连连称道。1960年晋京演出《古城会》,受到极大赞誉。 由于他具有一定文化,熟读《三国》《列国》《东西汉》,编演了不少列国戏,被称为梨园才子,亦有“唐列国”之称,《好鹤失政》所饰弘演,繁难的耍髯、跌扑、园场都有独创之处。与周信芳之《追韩信》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周追唐赶”之赞誉。《陈十策》、《绝龙岭》连演是出文武并重之戏,所饰闻仲花脸应工,融铜锤、架子花为一体,唱、念、做、打、表独具匠心,所创双鞭出手与开打为净行所少见。 杨亦所演《绝龙岭》片断,为唐氏弟子张铁华所授。《刀劈三关》是据汪笑侬本改编,压缩场次增加唱段和武打,成为唐派代表作。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