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奚派奚啸伯所创立京剧老生的流派 奚派是京剧老生流派,指奚啸伯的奚派艺术,奚派艺术具有“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是“洞箫之音,珠走玉盘”。 早在四十年代初期,奚派即与马连良的马派,谭富英的谭派,鼎足而立,传有“马跳檀溪”(檀指谭、溪指奚)的佳话。到了四十年代中期,杨宝森的杨派,崛起树帜,马、谭、奚、杨,成为各有特色的四个老生流派。 2017年3月27日,京剧(奚派京剧)被列入河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奚啸伯其人 奚派的创始人是奚啸伯先生。奚啸伯(1910年12月11日—1977年12月10日),原名奚承桓,出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 奚派老生创始人 , “四大须生”之一。 [19]其唱念艺术委婉细腻、清新高雅的独特风格,世称“奚派”。 奚先生既无在科班学艺的经历,又无梨园世家的家庭背景,纯粹是票友出身,一定意义上的自学成才。在奚先生的成长过程中,实现了四次跨越:由业余而专业,此其一也;由一般演员上升为能与梅兰芳先生配戏的全国知名的优秀演员,此其二也;又由搭班而挑班,成为自将一军的奚老板,此其三也;然后更超越若干艺术上的竞争者,被观众授以“四大须生”之一的桂冠,此其四也。在那名角如林的年代,完成这四个跨越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一股坚忍不拔的苦斗精神是不可想像的。
唱工做工老生 奚派京剧老生这个行当向有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的分别。而一般票友多是唱而不做,甚至有的名票虽然唱得好,而身段动作不行。奚先生却从一开始即立志高远,取法乎上。他不满足于只做个京剧歌唱家,而是在做工上也刻苦磨炼,并终于达到了唱做兼优的水准。在他的拿手戏中,不仅有《碰碑》《哭灵牌》等唱工戏,而且有《乌龙院》《十道本》《南天门》《四进士》《范进中举》等做工戏或唱做并重的戏,除靠把戏非其所长以外,其戏路是很宽广的。作为票友出身的演员能达到这一境界,真是太难能可贵了。所以能如此,与奚先生山后练鞭、自觉用功是分不开的。记得欧阳中石先生在文章中介绍过,奚先生二十来岁时每天在家里穿上褶子、靴子、勒上头、戴上髯口,而且待人接物、写字或做其它什么事时都不卸装,久之习以为常。这种练法他坚持了一两年时间,使得他在舞台上无论使什么身段动作都显得流畅自然。 京剧奚派弟子传人 入室弟子:刁元礼、韩治安、苏承龙、欧阳中石、孟筱伯、张宗南、张荣培、孙宝成、章共鸣、赵菊扬、王韵声、赵履中、朋菊庵、金福田等。奚派传人:李伯培、杨志刚、张建国、张建峰、王小蝉等 京剧奚派艺术特色 风格形成: 奚啸伯青年时期奚啸伯的表演艺术,起初遵循谭派路数,但由于他很早就向言菊朋学习谭派,所以受到言派的影响很深,他登上京剧舞台之际,又是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这些老生流派盛行的时候,他也不拘一格地从余、马、高等流派取得借鉴。在奚啸伯的早期演出剧目中,京剧《上天台》是演得较多的一出,他基本是按照言派的唱腔演唱的,并在20世纪40年代初叶灌制了京剧《上天台》【二黄中三眼】唱片,在这个唱段中,奚啸伯继承了言派细腻精巧、考究字韵的特长,又不完全采用言派的唱法,在力度、速度即“劲头”“尺寸”的处理上,他又借鉴了余派的一些优点,个别字音的安排,也与言派不尽相同。 奚啸伯文化素养较高,是他一个重要的优势,他个人风格的建立与此有很大的关系,他注重研究音韵学,结合个人嗓音特点,对于人辰、衣欺这两个辙口的字音做了处理,从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声音造型,在他的代表作京剧《白帝城》中,这种独特的声音造型对塑造晚年刘备的音乐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 。 艺术风格 奚派艺术具有“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是“洞箫之音,珠走玉盘”。我个人以为,所谓的洞箫之音,不应该是剧场里的游移缥缈的洞箫音乐,而是那古貌苍朴、清新自然的田园色彩。记得小时候,蝉鸣蝶舞的夏季,夜间风清月朗,星河依稀,农家人在房前屋后、田头阡尾乘凉小憩,皎洁的月光洒满了田园袤野,从田野的深处传来悠悠地箫音,那是田中农人吹奏的小曲。夜宁人静,万籁无声,美妙的洞箫乐曲传遍了家家户户,泉咽涧底,圆润苍凉,箫音随清风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如噫如咽,凄婉美韵,无以言表。几年以后,我第一次听到奚派名剧《白帝城》的唱段,田园洞箫的悠扬渺远竟与奚派的清新美韵不谋而合,那份情愫还印在心里,犹如乡音咏叹,震我心弦。奚派艺术的“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我想就是一种裂锦之音和淳朴之情融在一起的金声玉音,是在渐渐理解,细细品味后感觉到的沈浸醇郁、含英咀华的纯香韵味儿。这是我个人所能表达的,对心中久仪的奚派艺术的内心感受了 京剧奚派演唱特点 奚啸伯艺术风格的重点是“唱”,他积累了一整套“唱”的系统法则,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胡琴、让胡琴”“赶板夺字”“唱戏唱气口”等等。他的“唱”是法度严谨、有系统、有规则的一套学问。在辙口的运用上,“衣齐”辙是老生演唱的一个难点,但奚啸伯经过努力,对“衣齐”辙发音的运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使“衣齐”辙成了他专擅的辙口。他嗓音音量并不大,但清晰悦耳,韵味醇厚。此外,奚啸伯对字的四声音韵,吞吐收放,能准确、适度地进行艺术处理,对于“吐字”的“喷”“擦”“弹”“切”各有法度,既细致又讲究 。 所以奚啸伯的念白不仅清楚明晰,字字入耳,而且铿锵成节、入情入微。最早在京剧《白帝城》刘备托孤时有一段自责的独白,情深意切,这是刘备托孤于孔明、赵云的临终遗嘱,因而他念得字字珍重;在京剧《空城计》中孔明听到“三报”的感情迭变,由舒缓而重视,由重视而急迫,层次井然;在京剧《十道本》中褚遂良逐道条陈的诤谏,声调委婉,愈说愈激动,愈说愈深刻,理直而辞恳;在京剧《草船借箭》中鲁肃代孔明交令的大段白口、京剧《四进士》宋士杰回答顾读的白口,都由慢而陕,条理清晰,层层催快,快处急如爆豆,明快而清楚,急匆而不乱,嘴皮子干净利落;在京剧《审头刺汤》中与汤勤的明礼暗兵,舌剑唇枪,犀利而痛快淋漓;在京剧《清官册》中寇准对潘洪析理析辩的审讯,轻重错落,层层剥笋,逻辑分析,步步有据,口气感情俱能动人,直逼得潘洪无以答对,无法争辩。长而不冗,多而不乱,奚啸伯的念白,无论是快是慢,是沉郁,还是激昂,无不精细人微,体现出他那“委婉细腻,清新雅致”的特色 。 |